新浪财经讯 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会展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盛典暨会议产业厦门高峰论坛于2010年4月17日在厦门召开。上图为上海社科院国情中心副主任、决策者经济顾问公司CEO李庆星。
李庆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今天上午听了一些专家的演讲受益匪浅,我本人非常荣幸受组委会委托做主题报告。我站在本人工作的10年经验来讲一下我这个领域内的一些信息。
我今天讲的东西主要是在谈我做的独立的第三方组织的商务性产业性的国际会议。
独立的第三方就是参会者的目的出发的,一般参会者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做学习和交流第二个目的就是来做推广的,第三方组织者是指我们的商务会议本身具有一定的商业目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商业的模式和功能,比如说会议是收费的,对于会议组织者来说不一定赚钱的,这些国际性的会议。
因为时间比较紧,我简单把纲要过一下,我首先谈一下会议产业格局,其次是国际商务会议运作,国际商务会议对会议产业城市的作用,打造会议城市的发展和建议。
会议有很多种,在我们研究中,我们在德国和英国、美国发现不同的特点,在德国是制造业强国,英国是信息媒体出版业强国,信息和媒体主导,美国是超级大国的地位,他有能力组织一些定期和非定期的行业内的会议。
中国怎么样呢?我本人认为就展览也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德国的模式,就会议本身来说英国和美国的模式对我们都有启发。因为2009年对于整个国家的地位来说是一个转折的一年,我们国家已经站到了国际大国的地位。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在某个地区和领域内有号召力,美国的模式对我们更有借鉴价值。对于一些商业性的公司,英国的模式更有借鉴价值。
看到一个数据说,08年全美会议花费1223亿美金,产值为2—3倍,差不多接近3000亿美金左右。这是会议的形势,大型的会议和中小型的会议还有公司奖励活动,我们研究在美国商业性的会议更多是由公司和独立的第三方来主办,比如说协会媒体专业会议机构,政府很少直接组织会议。我们国内的会议主办的机构花样非常多,各种机构协会学会研究机构大学咨询公司和会议公司公关公司都在举办会议。这个形势本身制造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是对行业本身的发展,但是并不利于他专业性的发展,我相信市场对这个局面会有一个调节。
我谈一个在中国会议价值链产业链目前的局面。任何一个产业一样,他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在会议产业里面,上游是主办机构,我们有主办和承办还有发起人。中游是一些会议的组织者,我们叫PCO专业的会议组织者,下游是会议的场馆和其他的服务方。这个产业大家看到了。国内谈会议更多的是谈会议的场馆。这个价值链的布局是不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各个地方的城市和政府在主动积极地申办一些会议,自创一些国际性的品牌。
在商务会议里面分为三类,一个是比较大的会议,规模大约在800人以上,以会带展。第二种会议就是100人以上的行业会议,带少量展,最后一个是小型会议几十人到100人之间。
商务会议怎么会存在呢?他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在年度预算里面有这样的商务会议的费用,比如说品牌营销费用、战略推广费用、行业咨询费用、商界人脉费用、还有商务考察费用、培训激励费用这些合起来就是商务会议费用。在国际商务会议运作的整个过程我要说一下会议的品牌,像树一样,品牌就是生命,成功会议品牌策划的关键要素是三题。选题,主题、议题。
选题就是选择一个好土壤,土壤成长性比较好,行业盈利性比较好,2年以前就要策划好,第二个就是主题春季要进行施肥,要对这个主题进行研究,要有前瞻性、深度性、抽象性。一个会议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为会议拟定一个主题。会议的主题需要提前10到12个月定下来议题就是要提前4到6个月。
这里我们有一个特别的2004年的中国奢侈品国际会议,这个会议已经成了国际商奢侈品三大品牌会议之一。我再谈一下国际商务会议对产业城市的作用,有四个作用。
第一个打通产业链,第二个抹平国际间的界限,第三击穿行业的障碍,第四形成板块发展。
对于城市来说有什么作用呢?本身就是城市的名片,推动经济环境和文化的传播,第二个推动获取政府和企业投资资源,第三个切实帮助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第四个就是拉动消费助推会展城市。
我们公司目前在低碳方面有一个关注,在能源与资源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零售业还有金融与投资交通运输与物流方面我们都在展开工作。
打造会议城市的发展建议,要改善软硬件条件,独特的人文及自然含量,交通便捷、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及产业辐射能力、自由的市场环境,开放度高,完备的专业的场馆和酒店专业的服务能力。
积极申办国际会议学习国际会议的专业运作经验,并借以逐步提升国内城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主动培育正式国际会议品牌,立足区域大国经济地位和城市定位,自创并培育一系列国际会议品牌。
主动引进国际社团。通过国际社团进而落户及开发国际性的会议。
我谈一下新加坡的经验和危机感,新加坡基于本地条件,着力发展专业服务体系,而不是过多过大,求热闹、以求会议城市的长远持续发展。他有很强的危机感,因为每年有很多的会议召开,他很多的会议是冠名为亚洲领域的,中国的不超过10%。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城市特别是一些积极发展的大城市,在未来不用多少年很有可能赶得上新加坡,新加坡已经有这样的危机感了。
世博会后结合我们在差不多03年接到上海市政府的课题,关于研究会议行业的出发点,在研究上海国际性的城市这里面协会要怎么发展,以及上海怎么建立自己的有影响力的协会组织。这个课题调研本身的动因是因为要召开世博会,世博会之后一到两天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的地方会把这个话题拿到一个层次上来。
最后还有一个简单说一下,打造会议正式的发展建议,可以通过组建会议公司,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扶持品牌会议,鼓励资本运作,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推动会议城市的发展。
这里我们再谈一下我们近年来的几个活动,第三届亚太海洋油气峰会、第六届奢侈品高峰论坛等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们联系。
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作一些分析,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来进行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