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旅游从桂林开始
———旅游专家王衍用谈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颠覆!没有颠覆就没有巅峰!要保持巅峰,就只能颠覆!”12月22日,在北京,刚参加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海峡两岸旅游区规划的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就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主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全国旅游业风起云涌,桂林处在一个特殊关口。要想让桂林继续引领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只有颠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给了桂林这个颠覆的机会,创新中国旅游应该从桂林开始!”
首先要变革体制机制
这个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该怎么改?王衍用认为,首先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深层次改革。他说,目前打出改革旗号的有两个省,一个是海南提出打造国际旅游岛,以国际旅游带动国内旅游;另一个是河南省,提出旅游立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一切社会资源培育旅游产业。
武当山旅游经济区的尝试也很值得借鉴,这里设置了工委、管委会,一把手既是书记又是主任,党政一肩挑。所有资源都按一个体制来运转,都围绕旅游运转,桂林的旅游改革也可参考此模式。
王衍用认为,桂林要参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中“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一语,对旅游业有3个定位,在战略上,旅游业成为战略工程和国家工程;产业定性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产业性质上,定位为现代服务业。
“桂林既然是做综合改革,就不能只是旅游产业范畴内的改革,而是体制机制、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改革。桂林要进一步突出旅游产业的地位,围绕旅游调结构、出产品、抓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保畅通,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形成合力。”
重新定位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桂林要重新定位旅游产业方向。如果只是定位为‘山水甲天下’,主要吸引观光客来消费,那么,旅游产业本身的效益和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就不明显。”王衍用说,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奇异山水,梦幻桂林”,让旅游者到桂林有寻梦的想法,而不仅仅是观光,这样旅游者滞留的时间和花费的费用将会数倍攀升。“为观光者打造梦想,为度假者打造梦境,为艺术家打造梦幻,让旅游者来桂林寻梦。”
王衍用主张旅游产品的定位要从单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向全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提升。他说,现在很多旅游城市只是在景区方面有差异,也就是游览上有差异,但其他方面,如食、住、行、娱等要素雷同,桂林可在此方面有所创新:“让旅游者住文化主题酒店,吃地方风味文化套餐,娱乐是以非遗为主的演艺,乘坐的是特色交通工具,这样的旅游产品才能让游客全方位满意,让他们成为桂林的回头客。”
全方位更新发展理念
关于发展理念,王衍用如是概括———
不走传统管理老路。传统资源型管理———森林公园归林业部门管理,风景名胜区归城建部门管理,文化资源归文化部门管理,这样的资源管理所产生的只能是门票经济。产业管理则是产业经济,如旅游产业归属旅游局或者是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等。目的地管理才能是区域经济,这是最理想和最应该倡导的管理方式。
走出城市建设的误区。目前的城市,基本上是为城市居民建设的,未来应该调整成为旅游者建设城市。主要任务是进行城市文化个性的包装、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谐社会环境的营造,这样的城市才能让旅游者流连忘返,才会成为旅游吸引物,成为宜游、宜闲、宜品从而宜住的城市。水涨船高,市民也自然能够更好地享受旅游城市的成果。
走出风景名胜的套路。我们不能只是建设静态的景观和静态的祠堂、庙宇、亭台楼榭,我们要把风景变成环境,把名胜变成场景,这样旅游者才会埋单。
走出文化建设的歧路。我们要分清文物保护、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和旅游开发的区别。文化产业乃至文物保护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要把文物、文化转化成旅游产品,否则很难走向市场。
不能仅走观光旅游的小路。桂林的百里山水画廊还要进一步向十里山乡画廊拓展,让游客上岸,进农家、进山乡,使桂林旅游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桂林要成为示范
桂林是中国发展最早的旅游城市之一,曾经引领全国旅游。为此,王衍用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做出高度、做出经验、做出标准。海南省是省级的典范,武当山是县级的典范,桂林应当成为地市级的典范,成为老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典范,桂林要有这种使命感。
王衍用说,旅游综合改革要城乡统筹,通过以旅游产业为主的产业调整,把原来的景区进行功能性提升,把城市打造成景区,把乡村打造成旅游者的家园。用产业融合的思路增加工业、农业、体育、文化、民俗等的附加值,或者使其直接进入旅游产业的行列。让旅游者成为主人,当地居民成为服务者,从而全方位拉动就业和增加收入。
“我们既然是改革试验区,人才保障的改革也是最重要的改革。要想让桂林市有大跨越的发展,就要不拘泥在本地区招揽人才,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人才,这也是一种快速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的方式。”